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随着汽车数量激增,尾气污染已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威胁。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加剧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为应对这一挑战,国家实施了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2023年7月全面推行的国六b标准,将氮氧化物排放限值大幅降低41.7%,严控至每公里35毫克。柴油车尾气处理的核心技术是“颗粒捕捉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的组合。其中,SCR系统如同“净化器”,通过喷射尿素将有毒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而这一过程的关键...
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NMP(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被广泛用于溶解PVDF(聚偏氟乙烯)等粘结剂,以制备正极浆料。然而,NMP具有腐蚀性,对生产设备和锂电池性能会造成影响,需要通过烘烤工艺将其去除,通过实时监测NMP浓度优化涂布、烘干等工艺流程,既能监控产品质量,也可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同时,NMP易燃易爆,当浓度超出爆炸极限时,易引发安全事故。由此可见,检测NMP浓度直接影响着电池性能、设备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从锂电池生产中90%以上的NMP可回收的经济效...
油气产生于油品生产、储运装卸等过程中的挥发,会造成油品损耗、影响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并且存在爆炸等安全隐患。油气回收可以将原本会被排放的油气重新收集利用,提高油品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改善空气质量。油气回收相关政策随着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和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视,对于油气回收的相关政策规范也在不断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储油储气库、加油加气站、原油成品油码头、原油成品油运输船舶和油罐车、气罐车等,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并保持正常使用。《储油库...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但是有毒的气体。据国家疾控中心不全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6000多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死亡200多人。为进一步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颁布多项政策要求室内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2020)规定,幼儿园、学校教室、学生宿舍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及住宅、办公室、会议室等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安装一氧化碳检测设备。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生活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检测...
7月24日,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标准GB/T4706.32-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32部分: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该标准将于2026年8月1日起开始实行。标准对冷媒传感器的精度、响应时间、温湿度、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等性能作出了详细规定。冷媒泄漏危害大,监测极有必要冷媒又称制冷剂,是一种在制冷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工作介质。它如同制冷循环中的“血液”,通过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物理状态来实现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调节。制冷剂泄漏是空调系统运行过程...
7月2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的《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4-2030)(征求意见稿)》,明确了针对制冷剂的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方案中坚持分行业、分物质开展二代制冷剂(HCFCs)、三代制冷剂(HFCs)等淘汰和削减行动;针对部分细分品种(如R141b、R410a等)提出削减/禁用安排;减少高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产品应用、探索低GWP产品(如四代制冷剂HFOs)等。这一方案的出台,预示着制冷剂正朝着零臭氧消耗潜势(ODP)和低全球制冷潜...
ETCO2监测的临床应用在医学临床监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理参数,可以反映病人的代谢、通气和循环状态,被认为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2017年,国内急诊/重症相关专家小组制定了《急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专家共识》,总结了ETCO2监测在气道定位、呼吸监测、循环监测、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5个方面的临床应用,具体可以监测患者呼吸功能、帮助评估人工通气和心肺复苏效果和辅助进行麻醉管理等。相较血氧饱和度指标,呼气末...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种类繁多的传感器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监测与守护。其中,一氧化碳传感器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已成为保障安全的重要力量。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毒性强的气体,其产生范围颇为广泛。人体若吸入过多一氧化碳,就会陷入深度昏迷,浓度越大时间越长,后果愈发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正因如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应用场景丰富多元。1)住宅与商用一氧化碳检测仪一氧化碳检测仪中的传感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实时监测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筑牢安全...
Copyright © 2025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05003674号-4
技术支持:制药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